幼 兒 的 教 養 |
順其自然的教養
‧所謂「教養」,就是讓他親身體驗生活上的技巧。
‧讓孩子自由發展,並非生後不理他,放牛吃草,而是照其自然的規律成長。
‧三歲有三歲的樣子,五歲有五歲的資質。
培養孩子的耐性
‧培養遵守生活規律,因為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離群索居。
‧不管社會如何變遷,秩序的維持必有一定的生活規則。
‧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需對他的自我欲望節制做好訓練。
教孩子幫忙做家事
‧孩子擁有極高的可塑性,「幫忙做家事」是很好的教育機會和方法。
‧可塑性的開發與父母給予的教養有很大的關連。
‧千萬不要以為他太小什麼都不會就不教他。
‧使喚孩子要選對時機,不是隨便高興使喚就使喚。
‧父母無心的言語或動作,往往會破壞孩子剛萌生的勤勞。
電視教育
‧培養孩子面對刺激的性格,並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。
‧無法矇住小孩的眼睛,就讓他坦然面對他的世界。
‧慎選電視節目,並陪小孩一起觀賞討論。
‧負面的節目並非一概禁止,父母須適時給予指導,啟發其明辨善惡真偽的能
力。
一貫性的教育
‧得體的責罵:責罵時要冷靜,對事不對人,不能視大人的心情而定,要有
一貫性。
責罵與懲罰最好不要同時進行。
藐視孩子人格和自尊心的教育方式是最愚蠢的。
‧愛的鞭策:真正「愛的教育」是存愛於心,嚴管勤教,身教重於言教。
‧正面的誇獎:誇獎須適度,過與不及皆不好,誇獎的內容要正面而肯定,富
豐且有創意。
自己的事自己做
‧愛之反而害之:過度保護的孩子長不大,父母為孩子做太多反而剝奪其成長
的機會。
‧培養孩子的自信能力:「讓孩子親自去做」,在不斷嚐試中建立自信,發揮
潛能。
孩子打架問題
‧打架的社會性意義:志趣相投,相處機會多,衝突也就增加,有衝突就有痛
苦,有痛苦才會尋求解決「趨樂避苦」之道。
‧解決之道:無傷大雅的吵架,就讓小孩們自行解決。
吵架不休時,就把兩人暫時分開。
有傷人的情況,就必須馬上勸止,不要太客氣。
盛怒時不可理喻,等情緒平穩後再說教。
孩子的「為什麼……」
‧喜歡追根究底的四歲孩子:對外界感到好奇,是知識的萌芽期,對這樣的
「為什麼」,你可就所知儘量回答。
‧回答問題的態度很重要:當孩子繁瑣的發問時,是在試探父母是否關愛他,
不管你回答如何,只要你對他的問題表示關心,孩子就會很滿意。
困擾的「性」疑惑
‧幼兒對「性」的問題和「雨為何從天而降」或「火柴為何會點燃」的疑惑是
一樣的。
‧率直且正確的回答:幼兒對「性」的問題,大人總會和本身的「性」產生聯
想,而而產生不知如何回答的困擾。正確的態度是在孩
子可以了解的範圍內,儘量的回答他。
愛哭又頑皮的孩子
‧「用哭就能解決問題」會變成壞習慣:幼兒的哭鬧,若處處呵護縱容,有求
必應,容易導致孩子任性,獨斷的個性。
‧如何控制粗暴的孩子:幼兒的粗暴行為,在孩提時就須糾正,幼兒的哭鬧,
大多為引人注目,最好的方法就是:根本不去理會他。
喜歡纏人的孩子
‧黏人的孩子:孩子會用行動及言語來表示他的心情。孩子若表現出黏人的舉
動以引人注目,正顯示出他正處於缺乏親情的狀態中。
‧讓孩子具有自信心:坦率的告訴孩子你知道他的心情,並正面的鼓勵他讓他
充滿自信。
學字是教養的基礎
‧在孩子產生學習寫字或讀書的意願後,再去教導他,不管4歲或5歲,只要
他有意願,就可以開始教他。
‧教導孩子讀書、寫字,須注意到:一定要有正確的讀音和教法。
培養受挫的毅力
‧愛之適足以害之:凡事都符合幼兒的要求,會養成依賴、任性的心態。
‧願你有足夠的挫折:隨時培養幼兒受挫的韌性與毅力,才能應付多變的人
生。對孩子耐力的培養,應採漸進的方式,不要讓其承擔超負荷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