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醫師幫三個月大的小貝比作完幼兒健檢,年輕的媽媽趁著尿布還打開,有點害羞地問醫師:「我老公說,小貝比的包皮太長了,是不是應該割一割?」


醫師說:「現在還太小,等大一點再說。」


媽媽狐疑地看著醫師:「醫師是說……包皮太小?還是小貝比太小?」


本文資訊節錄自《健康100問,不可不知的錯誤觀念》叢書/作者張文華醫師/華成圖書出版


【正確觀念】嬰兒的包皮即使過長,只要小便順利、不會發炎,可以不用急著割除。



該不該割包皮,除了宗教上的理由,以往一直頗受爭議。目前在醫療上已經傾向不要隨便割包皮的作法了。新進的醫療觀念認為,人體的各個組織器官都有其已知或未知的用途,盡可能不要隨便割除,即便是小小的包皮也一樣。


小嬰兒的龜頭非常細嫩,容易因糞便及尿液直接接觸的刺激,而產生溼疹或尿布疹,包皮的包覆反而是一種保護。其實剛出生的嬰兒,幾乎100%都有包皮過長、過緊的現象,到了滿一歲時,仍約有半數的包皮無法褪到龜頭後方,不過約四歲時,大概就只剩下10%的幼兒包皮是推不開的了。


可見小幼兒過長、過緊的包皮,有90%以上的機會可以自己慢慢鬆開後退,根本不需要急著割除。況且割包皮雖然是小手術,卻依舊有風險,像麻醉就是其一。尤其小小孩可能需要全身麻醉,風險更高。另外,若碰到經驗不足的醫師割太多了、傷口感染發炎、特殊體質造成的肥厚性疤痕,也都是潛在的風險。


當小兒的包皮過長、過緊到無法順利小便,或者因為清洗不易,造成反覆性的包皮及龜頭發炎,甚至泌尿道感染,才需要提早進行割包皮手術。否則即使包皮過緊而無法褪到龜頭後方,造成清洗不易,但只要沒有反覆發炎的情形,都可以等小孩子大一點、懂事了,能配合醫師的時候,再以局部麻醉的方式進行手術,風險會較小。


如果沒有過緊的情形,即使有點過長,只要包皮可以完全褪到龜頭後方,清洗無礙,就沒有割包皮的必要。


 


 
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咪咪媽咪 的頭像
    咪咪媽咪

    咪咪媽咪

    咪咪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