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天下雜誌34期 作者:陳珮雯
你覺得自己被工作、家庭牽著團團轉,想休息,卻停不下來嗎?你真的需要「一直」擔心孩子、先生和工作?只要下定決心做點小改變,你也可以洗泡泡浴、擁有無人打擾的安靜時光,重新感受好日子的滋味。
「我們的媽媽太不寵愛自己了。」剛從瑞士回來的作家彭蕙仙觀察,瑞士家庭的廚房插著花、有音響,瑞士媽媽做菜時很優雅,聽著音樂、賞著花,用度假的心情面對廚房的工作。
但是,台灣的媽媽,音響放在客廳給客人聽,花也放陽台給客人欣賞,她感嘆:「怎麼就沒有人想到,媽媽的廚房也需要漂亮的視覺?」
媽媽也很想寵愛自己,四月號的美國《Real Simple》雜誌調查了三千多名二十五至五十四歲的媽媽,結果發現,五○%的媽媽想要有自己的時間。但是,渴望寵愛自己的媽媽,有四五%無法放手讓家人分擔家務、六九%不放心孩子交給別人照顧。
誰讓媽媽的人生失衡?
調查還發現,六八%的媽媽認為,讓自己人生失衡的兇手,並不是工作,而是家庭。《健康與社會行為期刊》(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)二○一一年的一項研究指出,相較於爸爸,上班媽媽在家裡處理公事,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比男性還要大。
天生的母性、社會的期待,上班媽媽讓自己的人生一步步走向失衡,不自覺為家庭「過度」、「無止盡」的付出,讓自己陷入「邊做邊抱怨」的怨婦情結中。
在教會從事婚姻輔導,同時也是中原大學副教授的曾陽晴認為,生了孩子後,母性會驅使媽媽不自覺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。若沒有自覺,這種「為愛付出」的母性,很容易從孩子轉移到其他人身上,例如職場。這些媽媽表達愛的方式就是「為別人付出」,透過付出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。但是,一個人的心力有限,無止盡的過度付出,很容易把自己燒盡。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