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



寶寶的腿型正常嗎?


嬰兒與母親 1月號 NO.423


採訪撰文/張晴宜
諮詢/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林建宏
天主教耕莘醫院物理治療師 顏義峰
梳化/賴英詩
攝影/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(02-8773-5501
模特兒/漂亮媽咪何家穠、林弋華;可愛寶寶王沐晨、張宜臻、陳德熙


寶寶有O型腿,這樣正常嗎?寶寶多大開始會走路呢?同年齡的寶寶都會走路了,我的寶寶還不會,是不是不正常?寶寶的腿型都會隨著年齡自然發展,其實照顧者 在寶寶的發育過程中不必過於擔憂。在寶寶的成長期間多加觀察,瞭解寶寶的正常發展階段,不要限制他的活動,讓寶寶多接觸不同運動、遊戲,加強肌肉的力量與 肢體協調性,養成全方位的健康寶寶。


成長過程不能輕忽


腿型的自然發展


  胎兒在媽咪的腹中成長,身型隨著時間會愈來愈大,相對地,成長的環境(子宮腔)會愈來愈狹小,腿部要捲曲起來,加上胎位、體質以及生產時的壓力等因素,因此寶寶出生後幾乎都是O型腿。天主教耕莘醫院物理治療師顏義峰表示,寶寶O型腿是正常現象,尤其是剛出生後不久的寶寶,腿骨、肌肉等尚未發育完全,不用太過擔心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林建宏表示,隨著年齡增長,寶寶大約24歲時,腿部會發展為X型,到6歲時腿部幾乎就會慢慢定型。顏義峰治療師指出,腿部發展定型後,幾乎都是呈X型,只是角度大小不同,通常成年女性的腿型會外偏約18度,男性則約為13度。



下肢發展必經之路


  寶寶從67個 月大會翻身、用雙手和雙膝著地爬行、用手撐著會站起來,這些階段性的發展過程對寶寶來說是很重要的。顏義峰治療師說明,寶寶爬行的姿勢其實是很費力的,雙手必須撐住,腿部蜷縮,手腳要有協調性才能向前爬行。寶寶從會翻身、爬行到走路的這些必經過程最好讓他自然地漸進式發展,不要跳過任一階段或強迫寶寶做出 某一種動作。林建宏醫師也強調,假如寶寶尚未準備好就強迫他走路,會對寶寶的腿部發展造成不良影響,要是再加上寶寶的身型較肥胖,會帶給下肢更大的負荷。



何時開始會走路?


  當寶寶的 雙手已經有支撐身體、抓住東西的能力時,同時寶寶的雙腳也準備好可以開始行走。顏義峰治療師表示,當寶寶可以爬行之後,表示臀部已經有一定的力氣,可以做一些跪著、撐起的動作;接下來寶寶的好奇心會促使他想要慢慢站起,寶寶就會藉著手的力量扶住可倚靠的物品或用具,自己試著想要站。通常1011個月大的寶寶已經可以自己獨立站著,1315個 月大的寶寶已經可以邁出他的小步伐。顏義峰治療師指出,每個寶寶的發展速度不盡相同,假如發現寶寶在既定的年歲中還不會做某些動作或走路,不要強迫他一定要做出這些動作。其實寶寶會有他自然發展的階段,若還不會達成某些動作,可能是代表他的肌肉或骨骼發展未發育好。寶寶的發展速度和其他同年齡比較,稍微快 一點或慢一點其實都算正常,不需要太過憂慮寶寶的發展。



經常跌倒正常嗎?


  剛學會走 路的寶寶,還不太會控制雙腳,要經常練習才會習慣走路的感覺、平衡感。顏義峰治療師建議,剛開始寶寶難免會跌跌撞撞的,照顧者看到時不需要規範他或限制他,也不要過度解讀,將過錯全部歸咎於寶寶撞到的物體。只要寶寶所處的環境是安全的,有適當的空間可以盡情練習走路,當寶寶發生跌倒的情況時,安慰他、鼓 勵他,寶寶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會自己成長並從中學會許多事。



常見的內八


  4歲 以前的寶寶走路內八,算正常現象。顏義峰治療師表示,屏除先天的結構問題,內八主要是由於髖關節的角度造成。人體的下半身結構,從大腿骨到股骨頭,是一個斜向內的角度,這個角度的大小會對髖關節有影響。顏義峰治療師表示,要評估腿型為內八或外八,不能僅依照某一關節去判斷,整個下肢都應該全盤考量。



造成內八的兩種原因:


1. 腳掌有過度外翻現象。


2. 髖關節力量不夠。



  顏義峰治療師指出,當寶寶走路時,腳正要抬出第一步的當下,若腳尖就先往內,造成內八的原因多半是因髖關節的問題;若是採下步伐後才內八,則是腳踝出問題的機率較大。



不良坐姿造成


  林建宏醫師和顏義峰治療師皆指出,有一種姿勢稱為W型坐姿(W-sitting),坐著的姿勢整體看起來就像英文字母W,對於尚在發育的寶寶來說,長期採這種坐姿,會造成骨盆往前、股骨頭內轉、屁股往上翹,除了導致走路姿勢呈內八狀態,也會影響髖關節的發展。顏義峰治療師建議,可以試著用盤腿坐去改善這種情況。



避免趴睡


有些照顧者認為,為了寶寶的頭型好看,就讓寶寶趴睡,覺得這樣才不會將頭型壓扁。林建宏醫師表示,若寶寶經常趴睡,可能會對腿部發展有不良影響,甚至是影響腿型,建議還是讓寶寶仰睡較恰當。



扁平足


造成扁平足的 原因有先天、遺傳、後天等因素,扁平足的平衡感和肢體協調性會比較差,加上運動不足,導致肌肉張力弱。顏義峰治療師說明,剛出生的寶寶由於腿部、腳部的韌帶力量以及肌肉都尚未發育完全,且新生兒的脂肪較多,因此幾乎都是扁平足。一般來說,扁平足的現象會逐年遞減,到了寶寶3歲時,扁平足的比率剩下8%。顏義峰治療師表示,寶寶尚小時,不需要太過擔心扁平足問題,等到學齡時,若是發現還有問題再去介入治療。鼓勵扁平足除了可以穿鞋墊矯正之外,還要多運動,增強下肢肌肉的力量。



建議運動如下:


1. 在地上鋪毛巾或軟墊,用腳趾的力量去抓。


2. 在軟墊上以單腳站姿,訓練平衡。


3. 多去沙坑玩。


4. 多墊腳尖。



  林建宏醫 師表示,多運動可強化足部發展,足弓部有一個適當弧度的話,足部的肌肉、韌帶以及穩定程度都會比較強。顏義峰治療師指出,一般正常的足部會有三個弓型構造,包括內側、外側、橫向三個支點,這三個支點要可完全著地,人體在行動時才能獲得完全地支撐。因此建議應多讓小孩去做全面性運動、玩樂,訓練他的下肢肌 肉張力以及全身協調性,無論是爬、跳、平衡等運動,都可以多方嘗試。



檢查與治療


  假如發現 寶寶的腿部發展和正常情況差太多,腿部的肌耐力比較差,甚至會影響到正常功能,就要給醫師檢查與治療。林建宏醫師和顏義峰治療師皆表示,首先會檢查兩隻腳的腿型是否有對稱,接著看髖關節、膝關節等有無問題,會不會影響動作發展。林建宏醫師說明,除了檢查腿型是否對稱,也會測試寶寶腿部是否有力量(用雙手去 對抗腳部釋出的力量)或是敲擊膝蓋測試他的深部肌腱反射。顏義峰治療師指出,經常跌倒或走路內八的寶寶,建議可以讓他們多爬,藉由跪著的姿勢去強化肌肉力量;對於大一點的孩子,則會給予物理性治療,教他一些可以自己練習的簡易動作,強化腿部的肌肉力量。



慎選鞋子


  寶寶的足 部到學齡前都是成長階段,也是奠定往後骨骼形狀的重要時期,對於已經會走路的寶寶來說,穿著合適的鞋子是相當重要的。顏義峰治療師指出,挑選寶寶的鞋子尺寸時,先將腳完全穿進鞋子後,將寶寶的腳趾頭往前頂到鞋子最前端,照顧者可用手指測量,若發現腳跟和鞋跟之間尚餘一跟手指頭的空隙即可。



對 於學齡後的孩子來說,要評估鞋子到底適不適合,第一步是先將鞋子完全穿好(有鞋帶的話要先將之綁緊),接著可以試著墊腳尖,墊腳尖時(折)的位置,剛好是整雙鞋可以折的位置。去觀察鞋子有沒有順著自己的腳,假如發現在墊腳尖時,覺得鞋子卡卡的,就代表不適合。整體檢查完之後,可以穿著鞋子走一走,若是同樣 輕鬆,就代表這雙鞋子沒問題。另外要注意鞋子的軟硬度,若下肢肌肉強度不夠,穿著過於軟的鞋子,會採得更加不穩,內八的現象會更嚴重。



結論


寶寶的腿部發 育會隨著不同階段而自然成長,從剛開始的O型發展為X型,從會翻滾、爬行到走路,各時期中都有不同的過程要經歷。照顧者看著寶寶隨著時間逐漸成長,那種期待感和雀躍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,但是不要揠苗助長,逼迫寶寶一定要學會或達成某種動作。順著寶寶的發展,讓他自然地經歷這些成長過程,對他來說才是最好 的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咪咪媽咪 的頭像
    咪咪媽咪

    咪咪媽咪

    咪咪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