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型教養術
無論M型社會、U型社會,成功教育的後盾並非龐大經濟能力,而是「父母本身觀念以及態度」,趙文瑜說,想要成功教育下一代,必須思考的問題不是有沒有錢養育幼兒,而是如何「教養」孩子,若是本身原則確立,並且確實執行,即可有效教導幼兒遵行原則、規矩。
| ||
| ||
因從家庭開始,在親子的互動中,點點滴滴成就了孩子的價值觀。 大前研一於《M型社會》一書中提到,「中產階級」一詞將正式宣告消失,由新貧階級取而代之。放眼望去,從專攻學術研究的知識份子,到街坊鄰居的阿婆,都在講「M型社會」,走進書店,也可發現多本討論如何因應「M型社會」的書籍,你還自認是中產階級嗎?請自問3個問題(以下內容擷取自《M型社會》): 1. 房貸造成你很大的生活壓力嗎?(或是你根本不敢想購屋、置產)。 2. 你打算生兒育女嗎?(或是你連結婚也不敢)。 3. 孩子未來的教育讓你憂心忡忡嗎?(或是你連生孩子也不敢)。 只要有一個答案是負面的,那麼,你不再是所謂的「中產階級」,而是大前口中的「新貧階級」。 不難發現,這3個問句所欲探討即是「經濟」問題,現今物價不停翻漲,但薪水不漲的情況下,富者恆富、窮者益窮,導致以往「倒U型」的人口、財力比,逐漸演變成「M型」結構,面對無法改變的大環境經濟現象,其實不應該只是一味恐慌、逃避,而是你我都必須即刻改變「態度」,才可有效提升自我價值,讓房貸、生小孩,就連教養孩子再也不是問題。 其中,最能有效且快速改變的就是「教養小孩不再是問題」,因為養育出1個具有社會價值的幼兒,金錢並非唯一且必要條件,只要父母願意並且用心,成功教養出優秀小孩絕非有錢人家的專利。
| ||
雖然M型社會的趨勢已非個人能力可扭轉,但是學會教養並且花心思教養幼兒,絕對是爸媽可從自身做起的1項功課。 善用資源>經濟能力 趙文瑜表示,從M型社會結構看待教養問題,應當著重於「資源運用」而非「經濟能力」,從附表可明顯看出M型社會右端的新富階級,擁有較多資源得以運用於育兒之中,不僅指金錢,尚包括人脈、經驗等等,然而,M型社會左端的新貧階級則是缺乏資源。 不過,資源多寡並不會直接決定幼兒未來能力,關鍵在於能否「適當運用」。趙文瑜說,好比幼兒想學畫畫,資源充足的家庭能夠直接帶孩子上繪畫班,但是資源較不充足的家長,也無須壓抑幼兒欲望,平日給張紙和彩色筆,讓孩子自由畫畫,從中觀察孩子的興趣及能力,必要時,請指導老師評估幼兒天賦,再適當運用既有資源培養幼兒能力。
| ||
| ||
這邊吃東西啊!要放到餐桌。」那一刻,她笑了,即便被女兒抓包,不過,她卻很欣慰,因為孩子已將規矩內化,不需她一再叮嚀。 雖然看似1個小小規矩不足以掛齒,然而,孩子學會得不僅僅是不在餐桌之外的地方進食,而是發自內心的遵行規矩,之後岀社會,她相信孩子會懂得遵守各個場合的規矩,無須額外費心。 Methoed.方法篇 大前研一提出的M型社會概念,從經濟面向切入,其實現今教養型態也能區別為M型教養,不過切入點則為「心態」,若身為家長的你也能掌握以下教養關鍵,即使未領高薪,你也能帶領孩子晉升M型社會中的新富階級。
| ||
| ||
引導孩子說出想法 趙文瑜表示,尤其是經濟能力較為充足或是較為寵愛孩子的家長,必須特別注意「放手」一事,因為當家長經濟能力優渥,常會忽略幼兒感受,幫孩子決定事情,像是學習才藝,總是一古腦追尋潮流,忘了孩子想法,久而久之,孩子不願意、也不懂得如何表達自身想法。另外,較為寵愛孩子的家長則是孩子尚未表達完全想法,則立即動手幫孩子處理。趙文瑜說,應當讓孩子利用口語表達想法,像她的二女兒,上廁所時都喜歡用手勢表達要別人幫她關門,她就會問孩子說:「你是要媽媽幫你關門嗎?」女兒回答:「嗯!」她接著說:「你應該要說『媽媽幫我關門!』」如此一來,不但可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,同時,也能提升幼兒的溝通能力,往後家長帶養孩子,反倒能夠事半功倍。 【更多精采內容,請見2008年5月號bobo小天才雜誌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