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? /阿灰
一句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」的口號,毀了無數孩子的童年夢。家長們從胎教開始安排孩子的未來,從零歲教育、學前教育,一路安排到碩士甚至是博士畢業。大家想盡辦法要提高孩子的競爭力,把孩子們在職場人生的起跑點硬生生的提早到出生那一刻。
我是一個鄉下長大的孩子,記憶中我的童年總是多彩多姿,雖然沒有太多的物質享受,但老天爺卻給了我們大自然做為補償。所以我們每天都在泥巴、小溪與草地上玩耍,從泥巴戰、筷子槍到街頭巷尾的捉迷藏,我們的遊戲場無邊無界,就這樣在十幾個國小、國中生共同組成的孩子國,我走過我最珍貴的黃金童年時光。
記得小時候,家中玩具不多,最常玩的就是一組樂高積木,和一台哥哥交接給我的塑膠機車,而其他的玩具就得自己想辦法了。從自製的陀螺、風箏、用椰子葉做成的拖車,到火把、燈籠與用紙箱自製的全套無敵鐵金剛裝扮,真是要什麼有什麼。每天放學後總是一群玩伴沿著田埂回家,快快放下書包到外面集合,從圓紙牌、彈珠、橡皮筋跳高、躲避球玩到木頭人、跳馬背。一直玩到太陽下山,媽媽們扯著喉嚨拿著棍子到處圍捕,我們這些小蘿蔔頭才捨得回家。這就是我難忘的童年。沒有太多的遊樂場、電腦、電玩、新玩具,但卻是如此豐富與難忘。
反觀現在的小孩,有了豐富的物質環境,放了假就要安排去遊樂場玩雲霄飛車,不然就是出國旅遊,在家中電腦、電動、各式各樣的新玩具應有盡有。但可悲的是他們根本沒時間玩,也沒人可以跟他們玩。隨著時代一天一天進步,大家拼命拼經濟,為了更好的生活環境,夫妻倆需要一同外出上班;而小孩們更辛苦,為了以後光明的未來,從幼稚園就得去上各種才藝班學英文、會話、樂器等,似乎一定要有特殊才藝,對以後才有幫助。從小一開始就得去上安親班作課後輔導與課外加強學習,彷彿不這樣的話就會跟不上進度,從此打入放牛班永世不得超生。於是可憐的小孩們只能每天背著沉重的書包,早出晚歸。明明學校是半天課程,卻要在安親班待到晚上七八點才可以回家;好不容易回家後只能望著無數玩具興嘆,因為沒有多餘的時間與玩伴好好享受這些奢侈的快樂。天啊!這不是我們要考高中或大學時的生活嗎?怎會突兀的套用在小學生的身上呢!
一句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」的口號,毀了無數孩子的童年夢。家長們從胎教開始安排孩子的未來,從零歲教育、學前教育,一路安排到碩士甚至是博士畢業。大家想盡辦法要提高孩子的競爭力,把孩子們在職場人生的起跑點硬生生的提早到出生那一刻。這就是時下父母的愛,給孩子最頂級的待遇。就這樣,我們把孩子教育成學習工具,眼中只有以後的功名利祿,眼前要不斷披荊斬棘、排除異己,想盡辦法贏過別人好出人頭地。所以他們沒了玩樂互動,沒了運動精神,沒了社交行為,也沒了壓力宣洩。於是我們造就出一批批不能承受壓力的草莓族、眼中只有功名利祿的搶錢族,以及自私自利的勢利族後,再來感嘆人心不古,與孩子有如黑洞般的代溝。
有人說:在20歲前我們過的是人的生活,無憂無慮、自由自在。20-40歲過的是馬的生活,一路向前,只求達成目標,不擇手段。40-60歲過的是牛的生活,為了生活與生存,任重道遠,無怨無尤。60-80歲過的是狗的生活,失去生產力,只能看護家園,了此殘生。由此可知,我們現在的教育就是在剝奪孩子們僅有的20年屬於人的生活,讓他們一輩子在庸庸碌碌的狀態下渡過,到頭來始終不知人生是怎麼一回事。
所以親愛的父母們,想想自己的童年,想想孩子的童年,不要再被奇怪的口號牽著走而親手毀了孩子的一生。多給孩子一點空間,也許你會發現孩子的無限潛能與創造力;多給孩子一點機會,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失敗、挫折與溝通;多給孩子一點時間,讓孩子在與玩伴互動中學習關心與付出,強化人際關係的技巧。讓孩子在快樂自由的童年中學習人生的道理,這可能遠遠強過那些莫名奇妙的課程。試想,孩子出了社會後他會需要什麼?一紙優秀的文憑是否就能確保人生一帆風順?在職場打滾多年的我們,難道會不懂職場的需求嗎?試問如果你是公司主管,你會重用一個空有優秀文憑而功名薰心、沒有抗壓力、創造力,不懂溝通協調、人際關係與做人道理的部屬來做你得力的夥伴嗎?如果你的答案是不會的話,那你真的就要好好重新思考自己現在的教育模式。趁早停手,放過孩子一馬吧!還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與完整的人生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