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在日常生活中,不難發現有不少幼童都有咬指甲的壞習慣,且此現象並不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有所改善,早療心理師表示,小孩咬指甲是兒童焦慮的表現,其先天體質可能較為敏感,當後天出現無法承受或消化的壓力時,即會出現焦慮的症狀,父母應仔細觀察及檢討孩子的平時作息,究竟是哪個環節出問題,進而協助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。


孩子咬指甲可由不同年齡層來看


幼兒時期—咬手指


如果孩子在一歲左右一直咬手指,應較沒有關係,主要是這個年齡層的孩子處於口腔期,會藉由咬手指或吸吮來得到安全感,有安定情緒的作用,父母不用太擔心,急著要孩子改過來,過了這段時期,孩子咬手指的情形自然會改善。


幼童時期—咬指甲


另一個年齡層,則落幼稚園到小學這個階段,這些孩子會出現咬指甲的情形,多與情緒過於緊張或是壓力太大有關,此時父母應看看孩子的壓力與焦慮來自何方,同時也要不忘檢討自己,是否給孩子太大的壓力,改善的方式其實很簡單,多鼓勵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,放鬆自己,分散注意力,即可漸漸改掉咬指甲的習慣,不過也有孩子是因心理問題而起,此時就必須求助心理醫師協助。



因此,當發現孩子有咬指甲的壞習慣,早療心理師建議,父母可以採取以下幾個簡單的步驟,處理孩子咬指甲的壞習慣。


一、告訴孩子咬指甲的壞處,耐心解釋咬指甲不衛生。


指甲中隱藏大量細菌,啃咬指甲會導致大量細菌進入體內。咬指甲會影響口腔、牙齒的正常發展,不但影響咬合,又不美觀。


嚴重時,會妨礙手指甲的正常發育,可能會留下指甲變形或導致感染的後遺症,例如甲溝炎。輕則指甲旁組織發炎、紅腫、痛、流膿等,重則組織產生肉芽,使指甲越陷越深,疼痛不堪。


二、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瞭解孩子。


咬指甲是孩子焦慮、受挫的外在表現。父母要找出情緒困擾的源頭,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溝通,傾聽而不批判,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。


平日定時進行親子遊戲時間或說故事時間,在完成作業或工作的前提下,讓孩子主導與父母之間的遊戲互動,或是藉由故事情境,讓孩子表達其想法與情緒。


三、在孩子的同意下,共同制訂相關的賞罰措施。


如果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沒有咬指甲,則可以適時獎勵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。若是再犯,應取消孩子的某些權利,並重新向孩子說明咬指甲的嚴重性,及彼此的約定。


四、轉移孩子注意力。


用一些小技巧來轉移他的注意力,或是防止咬指甲的行為。譬如父母主動定期修整指甲,不讓孩子有咬指甲的機會;或者是鼓勵孩子在非常想要啃咬的時候,進行喜歡的活動,並含著口香糖,或較不易融化的零食。


小孩咬指甲是一種常見現象,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咬指甲的經歷。正因為如此,許多父母對孩子咬指甲的習慣往往容易出現忽略或漠視,但如果孩子咬指甲的習慣仍根深蒂固,不見動搖,則需要將帶孩子就醫診查,以釐清症狀發生的原因與研擬改善良方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咪咪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