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環境 孩子的無聲教科書






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環境對於一個人特別重要,尤其對於孩子的定性、他的認知知見都還沒有確立以前,環境就特別重要。


古代孟母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環境,古書上有所謂「孟母三遷」的故事。


第一次搬家剛好是在墳墓的旁邊,所以常常就會做很多的喪事,孟子就學習辦喪事。媽媽一看不對勁,趕快搬家。第二次搬到菜市場的附近,孟子學習在那裡賣東西,在那裡賣豬肉。孟母又覺得不對勁,趕快再搬遷。最後搬到學校附近,孟子每天就到學校裡面去跟人家一起讀書,這時候孟母才覺得比較心安。


假如沒有孟母去選擇一個好的環境給孟子,那可能我們的孟子就出不來了。所以一個人學問道德有成就,跟他的父母、跟他的老師、跟他所居住的生活環境確確實實有直接的關係。


 


生活環境  孩子的無聲教科書


孩子若生活於 鼓勵 中,他學會 「努力不懈」 。


孩子若生活於 「尊重」 中,他學會 「自制」 。


孩子若生活於 「接納」 中,他學會 「喜歡自己」 。


孩子若生活於 「包容」 中,他學會 「不苛責」 。


孩子若生活於 「寬恕」 中,他學會 「體諒」 。


孩子若生活於 「信賴」 中,他學會 「看中自己」 。


孩子若生活於 「慈愛」 中,他學會 「關懷別人」 。


孩子若生活於 「互助」 中,他學會 「貢獻」 。


孩子若生活於 「民主開放」 中,他學會 「獨立思考」 。


孩子若生活於 「公平」 中,他富有 「正義感」 。


誇孩子不是無原則地戴高帽子,也要講方式方法


誇孩子勤奮,不誇孩子聰明;誇孩子進步快,不誇孩子學習好;誇孩子的進取精神,不誇孩子居功自傲;誇孩子的自信,不誇孩子的自負;誇孩子不拘一格的創新,不誇孩子照貓畫虎的模仿。


好孩子是誇出來的


為人父母輕描淡寫的一句誇獎的話,看似簡單的一個愛撫動作;富有深情的一個眼神;不露痕跡的一個暗示……都會給孩子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,促使孩子從一個進步走向另一個進步。


世上沒有不好的孩子


教育學、心理學研究表明,人的潛能充其量開發不足10%,每個孩子的生命都存在無限的可能性。所以,哪怕天下所有的人看不起你的孩子,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熱淚地擁抱他,親吻他,讚美他,為自己創造的生命喝彩!



  



 

 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咪咪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